最近不少投资者发现债券基金似乎已经企稳
连续几日有了小幅反弹
债基的调整已经结束了吗
可以抄底债基了吗?
在买买买之前
我们还是需要先回顾一下债券市场此次调整
1、史上第四大月度跌幅
我们用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来衡量债市的变化,它包含全部的利率债和信用债,也包含票息收入和价格波动。自2002年6月至2020年6月以来共计217个月,2020年5月的月度跌幅1.51%在历史上排第4,跌幅巨大。
我们用wind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的月度表现,自2015年6月有数据统计以来,5月的跌幅0.63%是历史第3,仅次于2016年4月的1.01%和12月1.34%。
2、跌幅如此巨大的原因
长期来看,涨幅过大面临回调压力
我们来看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图

今年疫情出现后
国债收益率被向下压缩到2.46%的历史新低
妥妥的牛市
而债券价格跟债券收益率成反比
收益率无线压缩的同时是债券价格的不断上涨
因而债基迎来一波大的牛市
跟股市一样,涨的太多必然会有回调的压力
短期来看,三重因素导致调整
首先是3月以来利率下行过快,导致绝对收益率进入历史低位,而银行理财和存款成本下降缓慢使得利率需要震荡再平衡。
其次是进入5月,多重利空相继出现,欧美发达国家疫情峰值回落,国内多项经济数据企稳回升超出预期,全球资产演绎复苏逻辑,长债有不同程度上行。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央行自5月开始进入了货币政策操作的空窗期,不仅市场预期的降息落空,反而开始出现打击资金空转的政策,从而加剧了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交易上就表现出多头拥挤卖出,市场承接力不足的现象。
3、可以买债基了吗?
市场是一个轮回
涨多了需要调整,急跌意味着机会
国内外疫情的反复,引发避险情绪
近日国内债市震荡上行
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为例
6月9日到6月15日
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0.21%
回到前题,我们可以买债基了吗
如果个别投资者能很好的甄别宏观经济走势和利率走势可以适当地进行波段操作,但高频的交易必要性很低,债券类资产的波动率是有限的。因为有票息打底,以持有期为一年的维度来看,只有极个别年份会出现微亏。
我们更愿意从大的资产配置思路给投资者建议。无论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还是从当前宏观基本面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角度,保持股债资产的平衡还是有一定必要性,其风险收益比会高于单纯持有一类资产。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股市和长期债券其实都经历了填坑行情,疫情对资产价格的冲击程度已经恢复大半。以国内债券来看,无论是10年期国债还是1年期国债均已回到了春节后几个交易日的水平,事实上提前隐含了对经济较乐观的预期和对货币政策较中性的预期。因此短期从估值水平看有一定保护,短期或进入一个横盘小幅震荡的区间,或可适当博弈7月份就业压力加大、国债供给力度加大而带来的货币政策的宽松。中期来看,投资者应该阶段性降低债基收益率预期,货币利率中枢或在经济形势更明朗后有一定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