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6月19日),债市早盘寻找方向,空头无功而返,市场重拾信心,全日债市小幅波动。本周国常会再提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回顾近两年国常会提及降准的情况,后续央行落实的时间一般都比较快。随着半年末时点的渐近,下一步可关注降准何时落地。


为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央行6月18日重启14天逆回购,为时隔逾四个月重启,当日14天期逆回购利率2.35%,较上次操作(2月10日)的2.55%回落20bp。6月19日央行再度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本周央行净回笼16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下周(6月20日-6月28日)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6月25日、6月26日分别有500亿元、700亿元逆回购到期,由于6月25日、26日为端午节假期,因此这1200亿元逆回购将顺延到期。
对于未来流动性预期,央行行长易纲6月18日在陆家嘴(11.050, -0.10, -0.90%)论坛上提到要提前考虑疫情支持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债券市场交易员情绪转为悲观。而联想到本周国常会再提降准,交易情绪重回理性。
央行6月15日缩量一次性续做6月到期MLF,利率连两月持稳。分析人士指出,短期银行间流动性充足,央行重在偏宽松基调下灵活调节,防范资金空转套利。目前货币政策尚在观察期中,央行对量价工具使用谨慎,未来操作节奏和力度取决于经济恢复力度和疫情变化。
6月19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进一步收敛,主要回购利率继续小幅上行。特别国债缴款叠加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因素导致流动性略有收缩。特别国债对债券市场的冲击似乎暂时告一段落,国债期货尾盘冲高小幅收涨,当日国债期货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8%,5年期主力合约涨0.03%,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10年期主力合约当周累计跌逾0.4%。国债期货自4月底呈震荡下跌态势,10年期主力合约5月跌近2%,6月以来跌逾0.8%。

财政部周四招标的首批抗疫特别国债五年和七年期中标利率分别为2.41%和2.71%,均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测均值2.63%和2.92%,边际中标利率分别为2.52%和2.82%,对应投标倍数为2.50倍和2.76倍。
一级市场上,当日国债与进出口行需求中规中矩。财政部招标的30年期国债结果虽稍高于预测均值但偏离幅度有限,总体尚可。进出口银行增发1、2、7年期固息债中标利率分别为2.2643%、2.5312%、3.3581%,投标倍数分别为1.98、2.73、2.96。
地方债方面,江苏省7年期普通专项债、30年期一般地方债中标利率均较下限上浮25BP,中标利率分别为3.1%、3.81%,投标倍数分别为21.46、28.36倍。
天风证券认为,特别国债总体供给冲击可控。经过测算,7月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小于今年5月,一方面财政部积极统筹一般国债和地方债发行,平滑发行节奏,另一方面在央行的协调配合下,有可能适时运用货币工具进行对冲配合,总体供给冲击可控。供给压力对中长端利率冲击较大。此次特别国债供给期限结构来看,主要集中于中长端的5/7/10年期限品种上,长债利率受到供给冲击压力更大。